> 文章列表 > “两般出入通贤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两般出入通贤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两般出入通贤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两般出入通贤圣”出自元代王哲的《无调名 与丹阳》。

“两般出入通贤圣”全诗

《无调名 与丹阳》

元代 王哲

栗与芋,芋与栗。

两般滋味休教失。

性与命,命与性。

两般出入通贤圣。

都要知。

都要知。

便是长生固*时。

休想瑶台并阆苑,六家珍宝出天

《无调名 与丹阳》王哲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无调名 与丹阳》是元代诗人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中文译文:

栗与芋,芋与栗。

两般滋味不可错过。

性与命,命与性。

两者结合,通达圣贤之道。

都要明白,都要明白。

这才是长生不老的秘诀。

别想着瑶台和阆苑,

六家珍宝皆出天际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以栗和芋两种食物为象征,探讨了性与命运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奥秘。栗和芋分别代表性和命运,作者认为二者的结合才能通达圣贤之道,使人具备长生不老的能力。诗人警示人们不要奢望瑶台和阆苑的宝物,因为真正的珍宝源自天际,即人与天地之间的契合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立的意象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。栗和芋作为象征,代表了两个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的概念,即性和命运。作者认为,只有将性与命运结合起来,才能通达圣贤之道,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。

诗词中反复出现的“都要知,都要知”一句,强调了作者的教诲和警示,意味着人们要深刻理解性与命运的关系,以及人生的真谛。作者通过“瑶台”和“阆苑”的形象,暗示了人们不应该追求外物的富贵和功名,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升华和修养。

整首诗词简洁有力,言简意赅,通过对栗与芋的对比,以及性与命运的关联,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。诗人以深邃的思考和寓意丰富的表达方式,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和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