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铁鞭击碎珊瑚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铁鞭击碎珊瑚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铁鞭击碎珊瑚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铁鞭击碎珊瑚树”出自宋代释心月的《送一默翁入浙》。

“铁鞭击碎珊瑚树”全诗

《送一默翁入浙》

宋代 释心月

有佛处不得住,铁鞭击碎珊瑚树。

无佛处急走过,澄潭不许苍龙卧。

三千里外莫错举,剔起眉毛眼卓坚。

与麽则不去也,百城烟水难图画。

摘杨花,摘杨花,未容眨眼早忘家。

赵州舌本悬千日,石火电光追莫及。

纸灯吹灭便知归,落在吾家第二机。

翻身倒握乌藤去,千圣罗笼不肯住。

何时砥柱障颓波,大扇真风满寰宇。

《送一默翁入浙》释心月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一默翁入浙》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中文译文:

送一位修行者离开这个地方去浙江。

有地方供奉佛祖,便不能久留,

用铁鞭击碎了珊瑚树。

无地方供奉佛祖,就急忙赶路,

来到一潭清水,不允许苍龙停留。

三千里外,不要搞错方向,

拔起眉毛和眼睛都要坚定。

若是和你在一起,我便不去了,

百座城市的烟水难以用画笔描绘。

摘下杨花,摘下杨花,

还没来得及眨眼就忘记了家。

赵州舌头悬挂了千日,

石头火花和闪电都追不上它。

纸灯一吹灭,就知道该回去了,

掉在我家的是第二个机会。

翻身倒握住乌藤,离开这里,

千位圣人的罗网不肯让我停留。

何时能够成为坚定的支柱,挡住汹涌的波浪,

大扇子真正的风充满整个世界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修行者离开的场景为背景,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精神。诗中通过对佛教的象征物和修行者的行为进行描绘,展现了一种超越凡俗、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。

诗中的“有佛处不得住,铁鞭击碎珊瑚树”表达了修行者在有佛供奉的地方不能久留,象征着修行者的追求超越世俗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守。而“无佛处急走过,澄潭不许苍龙卧”则描绘了修行者在没有佛供奉的地方匆忙赶路,象征着修行者对于修行道路的不停歇追求。

诗中还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修行者的精神状态和境界。例如,“三千里外莫错举,剔起眉毛眼卓坚”表达了修行者在远离尘嚣的路途中要坚定目标、保持清醒的意志;“摘杨花,摘杨花,未容眨眼早忘家”则描绘了修行者对于名利的超脱和对家庭的舍弃;“赵州舌本悬千日,石火电光追莫及”表达了修行者对于智慧和灵性的追求超越凡俗。

整首诗词流畅而精练,通过对修行者行为和意象的描绘,表达了修行者追求超越的精神追求和对于佛法的坚守。它呈现出一种超越尘嚣、追求卓越的境界,给人以深思和启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