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副榜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概念,指的是在正式录取的正榜之外,再选取若干人作为附加榜示,这些人被称为副榜。副榜制度始于元朝,明、清两代继续沿用,具体如下:
- **明朝** :会试和乡试中,因名额限制未能列入正榜但文字优良者,会被列入副榜,给予他们做官的机会。
- **清朝** :副榜仅限于乡试,被副榜录取的人被称为副贡,他们不能参加会试,但可以参加下一届的乡试。
副榜的存在为未能正榜录取的士子提供了进一步的机会,增加了他们入仕的可能性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副榜制度在清朝的具体运作是什么?
明朝副榜的选拔标准有哪些?
副榜贡生与正榜有何不同?